原创200万打赏致母亲生病,平台拒退引争议,23岁大学生是否应全责?
近期媒体报道了一则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:一名仅23岁的女大学生小盼,在一次直播中狂热打赏女主播,竟然败光了父母为她存下的积蓄。令人震惊的是,当她的母亲得知此事后,竟气得住院。小盼在心急如焚之下想要求退款,但是直播平台却给出了无情的回复——成年人打赏一旦完成便无法退回。
在评论区,众多网友发声质疑:“23岁叫孩子吗?成年人理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!”这样的言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成年人应有责任的期待,却也暗藏着一种令人恐惧的现实。这种所谓的“自由”,难道只是让年轻人在直播平台上肆意挥霍父母的辛苦钱吗?法律究竟是保护了什么,是平台的利益,还是那些依赖他人的巨婴?
在我们指责小盼“人傻钱多”之前,是否自己也曾置身于那样的环境,体验过直播的魅力呢?在直播间,主播们用温柔的语言称呼你为“家人”,转身又拉着其他人进行PK,迫使观众不断投入金钱。在充满“老板大气”“榜一大哥专属座驾”之类的刺激语句中,观众的存在感被无情地商业化。每一笔打赏中,主播与平台的利益被默默分割,而平台却在问题发生后迅速洗手,称“成年人,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”。
这样的现象无疑让人难以接受。直播平台就像一个情绪的赌场,你花钱追求短暂的存在感,却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被割韭菜的境地。平台的“假善良”真相终究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游戏。它收取高达50%的佣金,却在责任来临时避而不谈,任凭用户深陷其中。
法律上,23岁打赏不退的规定似乎是合情合理,但难道这样的规定就可以掩盖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吗?在多少家庭中,还是缺乏关于直播间潜在风险的教育,许多家长的财商教育还停留在“省着点花”的浅层次上。许多人或许会质疑小盼是否真的成熟,然而,一个更大的问题浮现:成年人真的能够理性消费吗?
这个事件的讽刺之处在于,尽管她在直播间被称为“榜一大姐大”,而现实中她的大学生活费仍然来自于父母。而她却从未考虑过,当这笔钱用尽,她要如何向父母交代。
给平台和家长一些建议:对平台,希望你们能减少这种无视用户边界的行为,设立赏金上限并发出警告;对家长来说,教育孩子如何合理花钱往往比单纯逼他们考高分更为重要,至少应教会他们家里的存款密码不是生日吧;而对自己,花钱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三遍:“这笔钱是否足够我买一年奶茶、十支口红或者一次全家旅行?”
在总结这一事件时,我们不禁要问:平台赚得数百万,主播获得了大量粉丝,网友们热议不休,唯有小盼和她的家庭陷入无尽的烦恼。所以下次当你在直播间听到“家人”二字时,请牢记,真正关心你的人是不希望你挥霍一切的,而那些假扮家人的人却会让你为此付出代价。
最后,让我们反思:如果你在23岁时,会用父母辛苦积蓄打赏主播吗?如果你是他们的父母,又是否会愿意为成年孩子的任性买单呢?